南信大冻土研讨会
10月18日,PermaLab南卓铜教授及胡佳楠、张国飞、赵奕三位博士生参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冻土科学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参与人员包括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大学共30余人次。
A research group a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南京师范大学)
10月18日,PermaLab南卓铜教授及胡佳楠、张国飞、赵奕三位博士生参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冻土科学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参与人员包括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大学共30余人次。
研究组南卓铜教授应国际杂志“Water“(MDPI出版社)主编邀请担任专题编辑(topic editor),这是个荣誉岗位,任期两年。“Water”是一个发表与水有关研究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目前影响因子(IF)2.544。
2020年6月20日,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九”地质环境与灾害”专题五”冻土冻融灾害及重大冻土工程病害”启动会暨专题研讨会在线举行。包括邀请专家、来自十多家参加单位的项目参加人员,共72人参与了会议。南卓铜教授代表“南亚通道及喜马拉雅冻土冻融灾害与工程病害遥感信息提取”子专题进行了汇报。
6月1日,实验室的陈玉红同学和杨文栋同学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最终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建议授予硕士学位。此前,5月29日,朱小文同学也通过了西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答辩,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针对大区域(如青藏高原)由于数据和参数的缺乏,多年冻土分布制图不理想的问题,南卓铜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的制图方法(FROSTNUM/COP),允许使用有较高精度的调查区(位于研究区内或研究区周边且对研究区有代表性)冻土分布图和卫星遥感地表温度数据作为输入,利用半物理地面冻结数模型,实现大区域冻土分布的高精度制图。在青藏高原改则区的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制图精度。
由科技部基础工作条件平台主办的第七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获奖结果公布,我实验室欧旻悦(GIS专业本科生)、杨犇(硕士生)完成的论文类作品“基于预测—校正法的长三角区域日均地表温度高精度估算”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为实验室南卓铜教授。
由程国栋院士、李新等著,南卓铜教授参与撰写的《黑河流域模型集成》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黑河流域模型集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南卓铜教授参与撰写该书第2章:集成建模环境。
2020年1月16日下午,南师大地科院部分教师与来访的马里兰大学地理系主任Chris Justice,中外合作办学项目MSGIS马方主任Jack Ma进行座谈,商讨科研合作事宜。南卓铜教授代表PermaLab团队从冻土建模、流域水文模型、地表变量的遥感获取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最近几年的工作成果。
实验室两名博士生参加了2019年11月21日—22日在宁波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并分别做口头报告。张国飞获优秀论文奖。
实验室原博士生张凌为一作、南卓铜教授为通讯的论文《Hydrological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进入《PLOS ONE》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最多的10%行列,截止2019年9月19日,该论文被引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