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两篇论文入选PPP近两年下载最多的20篇论文行列
实验室两篇以南卓铜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进入《多年冻土与冰缘过程》(PPP)最近两年下载最多的20篇论文行列。该期刊是冻土领域国际上最优秀的期刊之一。表明实验室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较大的关注。
A research group a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南京师范大学)
实验室两篇以南卓铜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进入《多年冻土与冰缘过程》(PPP)最近两年下载最多的20篇论文行列。该期刊是冻土领域国际上最优秀的期刊之一。表明实验室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较大的关注。
实验室赵淑萍老师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利用CT扫描技术进行冻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入选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7年度“领跑者5000(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南卓铜教授为通讯作者的发表在《遥感技术与应用》上的研究论文“科学数据联合出版模式与内容研究”获得了“世纪空间杯”2018年遥感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奖。该优秀论文奖项是2018年首次设立,由国内遥感科技期刊联盟的八家遥感期刊推荐候选优秀论文,经专家评审遴选和中国遥感委员会批准颁发。
2018年8月6日,应赵淑萍教授邀请,安徽振坤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来实验室安装和测试了ISOMET-2114便携式热特性分析仪,就仪器和软件的相关使用对PermaLab团队的相关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培训。
PermaLab赵奕同学参加7.31-8.1在甘肃敦煌举办的冰冻圈变化及其区域和全球影响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ryospheric Changes and their Regional & Global Impacts),作题为“Calibrating hydrological model by separating frozen ground types and seasons in a cold alpine basin”的学术报告。
南卓铜教授应中科院地理所诸云强研究员邀请,在2018中国数据大会“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球科学”分会场做题为“国内地学科学数据共享的若干问题及寒旱区科学数据中心的实践”的学术报告。
2018/7/14-7/22期间,PermaLab一行10人考察了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流域和青藏高原,实地考察了黑河上游水文特征,高原冻土地貌、冻土工程,并对高原土壤进行了补充采样。
7月19日,中科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实验站副站长谢昌卫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卓铜教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李向应副教授在中科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实验站共同为“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教学实习基地”、“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科学教学实习基地”揭牌。
2018年7月8日,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刘艳博士应南师大PermaLab邀请,于地科院320会议室进行了一场关于科技英文写作和英语学习的交流座谈会。整个讲座结合中国学生普遍面临的英语听说读写问题,谈学习误区、效率提升、自主学习,在场师生收益颇多。
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冰川的进退,反映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强烈程度。先前的研究均没有对全球各区域冰川的物质平衡进行对比分析。 本工作根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最新刊布的汇编资料,对比分析全球不同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过程及总体变化趋势,评估了物质平衡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 该成果发表在2018年第2期《冰川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