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alab参加青藏科考任务九会议并做亮点成果报告
南卓铜参加二次科考任务九组织的“2023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安全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代表专题五作题为“可作为历史基准参考的青藏高原冻土图”的亮点成果报告。Permalab先前一个论文(EPSL, 2021)入选任务九的代表性论文。
Zhuotong Nan's research group
南卓铜参加二次科考任务九组织的“2023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安全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代表专题五作题为“可作为历史基准参考的青藏高原冻土图”的亮点成果报告。Permalab先前一个论文(EPSL, 2021)入选任务九的代表性论文。
9月22日,Permalab赵淑萍教授参加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三丰村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行远讲堂暨地理科学科普角首场活动。赵淑萍教授主讲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地貌是怎么形成》的科普课程。
9月3日Permalab两位博士生赵奕和胡佳楠经论文汇报、专家质疑、学生辩论等环节后,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赵奕的论文题目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模拟研究》;胡佳楠进的论文题目为《青藏高原冻土变化背景下的NPP响应及生态恢复力模拟研究》。两位同学作了为时40分钟的博士学位论文汇报,针对专家提问作了答辩。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两位同学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学位。祝贺赵奕和胡佳楠!
Permalab实验室团队使用此前发表的FROSTNUM/COP方法 (Hu et al. 2020),以卫星地表温度数据推算得到的地表融化和冻结指数为输入,以小区域冻土类型调查图为约束,模拟得到了一张2010年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结果显示: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总面积约为108.6万平方千米(占高原总面积的41.2%),季节冻土面积为144.7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4.9 %)。这张图可以为这些瞬态模型模拟提供空间基准和未来预报的历史基准。
Permalab一行10人对祁连山地区融冻泥流、热融滑塌、冻胀丘等冻融现象及灾害展开为期7天的野外调查。队员们调查了典型冻胀丘和热融洼地、融冻泥流、热融滑塌、高原鼠洞、高原道路工程病害及冰川地区,并参观了中科院祁连站、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不仅加深了对冻融灾害、工程病害的理解,也采集了50多个土壤样本,开展了100多次典型冻土冻融灾害区的航拍任务,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首届2023年“异想天开---艺术与科学训练营”于7月8日开幕,为期半个月的训练营拉开序幕。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有在校大学生、艺术家、设计师等不同领域的创意人才,与多名艺术、科学导师一起参加了此次训练营。该训练营采用导师制,由艺术与科学领域优秀的专家学者组成科学、艺术、技术三大导师团。Permalab赵淑萍教授担任训练营科学导师,给学员带来了《长江源区的冰川冻土退化及生态安全》的讲座。在随后的训练营期间,赵老师将继续参加小组讨论,指导小组学员查找相关资料和数据,帮助学员创造出体现科学思维的作品。
2023年6月29-30日,“江苏省中学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成立暨中学地理GIS教学研讨会”召开,来自江苏省13个区市66所中学的教研员、教学组长和一线地理老师,以及南师大GIS专业老师共119人参会。Permalab赵淑萍教授做了题 为“首届‘行远杯’全国地理实践技能越野赛实施方案”的报告,与参会人员就地理学科技能类竞赛的新形式进行了交流。
实验室的曹泽涛、虎娜、张超与丁星宇同学在5月23日—5月25日参加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经论文汇报、专家质疑、学生辩论等环节后,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其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祝贺!
针对现有陆面过程模型中基质势参数化方案对土壤冰考虑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对比分析3种不同程度考虑冰作用的冻结土壤现有基质势方案及1种新发展的方案。4种方案被分别集成进SHAW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充分考虑孔隙冰作用的新基质势方案较已有方案具有物理上的优势,建议在陆面过程模型中采用此方案。该工作发表在2023年新一期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
2023年5月12日—1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Permalab 南卓铜、赵淑萍、嵇海龙参加了本次会议,南卓铜应邀作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