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pubs

  • 实验室南卓铜老师发表教改论文

    近日,南卓铜、张宏老师等在《高等理科教育》2019年第3期上发表《“GIS算法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一文。论文总结了南京师范大学GIS专业开展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注重基础、兼顾前沿、旨在启迪的原则,以及针对课程特点和存在问题,采用了多种针对性措施。

  • 高寒山区流域建模及参数率定方法取得进展

    在传统水文模型的物理过程和参数方案中,很少考虑到不同冻土类型和不同季节对参数及模拟结果的影响,这会导致模型模拟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误差。我们的工作以典型高寒山区流域祁连山八宝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对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评价了模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寒山区流域的区分冻土类型和季节的参数校准方法。

  • 实验室工作解释了冻结标准砂强度强化行为的原因

    通过研究冻结标准砂在不同围压、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保持时间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三轴加载-卸载循环试验(L-U-C)、三轴加载-卸载-保持循环试验(L-U-H-C)、三轴应力松弛试验(L-R-C)、CT扫描试验,发现,冻土中的强度强化不能仅仅用颗粒间压缩来解释,推测出三轴荷载作用下冻土中有冰晶压融和重结晶的结论,冰晶的压融和重结晶是导致较大冻结砂土强度强化的原因。

  • 全球冰川物质亏损强烈,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增大

    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冰川的进退,反映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强烈程度。先前的研究均没有对全球各区域冰川的物质平衡进行对比分析。 本工作根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最新刊布的汇编资料,对比分析全球不同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过程及总体变化趋势,评估了物质平衡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 该成果发表在2018年第2期《冰川冻土》。

  • 植被和土壤区域特征对多年冻土陆面模式模拟有显著影响

    植被和土壤参数会较大影响到陆面过程模型的模拟结果,但在青藏高原的相关模拟中,通常并没有对这些参数进行专门的考虑,而相对地其他区域,青藏高原具有植被稀疏和土壤粗颗粒含量高等显著特征,那么这些特点会对多年冻土的模拟结果会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植被土壤特性对Noah模拟结果较大影响。该成果发表在2018年第2期《冰川冻土》。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和水热特征模拟取得新进展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和水热特征对环境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维护十分重要。而整个高原尺度的多年冻土无法通过调查获得。本工作针对传统经验统计模型模拟多年冻土的问题,发展了基于Noah陆面过程模型模拟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新方法,包括模拟了多年冻土分布和其活动层厚度,年平均地温,地下冰含量等。而以往陆面过程模式只在单点或者小区域进行过类似应用。该成果发表在2018年冻土领域主要国际期刊《冻土与冰缘过程》。